一、环境管理
光照与温度
需充足阳光,但幼苗期可耐半阴,避免夏季正午强光直射。
适应温度范围广(15-30℃),耐寒性较强,但幼苗期需防冻害。
湿度与通风
空气湿度宜保持在70%以上,干燥时可喷雾增湿。
保持通风良好,避免闷热环境,夏季高温时需适当遮荫。
二、水肥控制
浇水原则
遵循“见干见湿”,土壤表层干燥时浇透,避免积水。
冬季减少浇水频率,保持土壤微干,防止低温冻害。
施肥策略
春季施用有机肥(如腐熟饼肥),促进新枝生长。
生长期每月追施一次稀薄液肥,避免浓肥烧根。
秋季可施磷钾肥,增强抗寒能力。
三、修剪整形
修剪时机
休眠期(冬季)进行,去除病枝、重叠枝和内膛枝。
春季萌芽前修剪,促进新枝生长。
整形方法
保留主干和主枝,修剪侧枝,保持树形通直。
定期修剪顶梢,控制树高,促进分枝。
四、病虫害防治
常见病害
干枯病、叶枯病:及时剪除病枝,喷洒多菌灵或百菌清。
常见虫害
蚜虫、红蜘蛛: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喷雾防治。
预防措施
保持环境清洁,定期清理落叶和枯枝。
增强树势,合理施肥,提高抗病能力。
五、其他注意事项
土壤要求
喜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,pH值5.5-6.5为宜。
种植前可掺入腐叶土和沙子,改善土壤结构。
移植与定植
移植时带土球,保护根系完整。
栽植后浇透水,必要时设置支撑架固定。
防寒措施
冬季用麻布包裹树干,减少寒风侵袭。
入冬前浇透水,增强抗寒能力。